华东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

作者:时间:2023-06-07点击数: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实行年度报告制。报告的内容包括对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对校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及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2022年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评价

(一)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2022年,按照学校《华东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华东交通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交通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靶向攻坚,聚力突破,科研成果提质增效亮点突出,在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等方面不少关键数据再创新高,实现量的跃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科研高质量发展收获“三大提升六大突破”。

开拓创新  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三大提升”

1、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升科研服务水平

2022年,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问卷分析,对学校科研实际情况进行查摆,并针对查摆问题拟定了相关措施。在科研成果上,挖掘优势学科团队的优势方向,提前进行引导与培育,加大支持力度,夯实其成果厚度与影响力。在科研项目上,根据项目需求,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协助项目主持人组织精兵强将组建团队申报项目,为项目的申报提供全方面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在科研平台上,实施了国家级平台培育计划,打造科技攻关“新高地”。

2、积极拓展服务管理职能,提升工作效率

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贯彻《华东交通大学印章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华交党字〔2022〕3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借助数字化手段,简化优化办事程序,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将横向科研项目技术合同用印申请、校内立项编号、在研期间材料用印申请、外拨经费合同审批、结题备案、申请知识产权用印审批等业务采用全过程网上办理的方式。

3、优化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江西省的相关政策,及时出台了《华东交通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办法(试行)》《华东交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管理办法》《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工作计分细则(试行)》《华东交通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实施办法(试行)》《华东交通大学学院年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华东交通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人文社科类)》《华东交通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人文社科类)》《华东交通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等办法,协助有关部门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这些办法从实际出发,对相关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了我校科研管理与激励制度,为科研工作持续发力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激发了我校教职工的科研热情。

科研兴校 各类科研成果取得“六大突破”

1、2022年获批国家级项目7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2022年度江西省唯一,实现了我校标志性项目的新突破。

2、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项目总预算6750万元,创我校单个项目经费数历史新高,实现了我校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新突破。

3、“岩土颗粒材料宏细观力学及工程应用”项目获批我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现我校海外优青项目的新突破。

4、人文社科类国家级项目实现新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创历史新高;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在全省并列第一。

5、2022年获批5个科研平台,平台数量取得新突破。5个科研平台分别是省教育厅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1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科协首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国家铁路局2022年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1个、省发改委2022年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

6、科学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2022年,我校8项成果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南昌大学并列全省第一,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二。

(二)学科发展

2022年,学校按照“强特色、双服务”的发展思路,先后建立“3+3”学科特区,组建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突击队;实施“火车头”党建提升工程,《高校党建品牌创建与一流学科建设》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一流学科接连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国家杰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海外优青项目,实现国家级标志性项目新突破;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上榜学科数和档次均取得新跨越(省一流学科全部实现跨档升级),学科整体实力明显提升。

1、创新管理,全速推进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党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高位推进。将党建与学科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科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增设“学科建设与评估管理中心”处级单位,形成了党委领导、纪委监督、研究生院牵头抓总、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聘任了两院院士、学科评议组成员等44名国内知名专家兼任学科建设委员会顾问、委员,形成了以学术力量引领,行政力量保障的工作格局,破解了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壁垒与屏障。

2、双轮驱动,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加速提质。建立“3+3”学科特区。出台了《华东交通大学“十四五”学科特区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方案,召开了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暨“十四五”学科特区建设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出台学科建设加速提质行动。编制了《华东交通大学学科建设加速提质行动计划(2022-2025)》,构建“交通+”的“1+N”国家一流学科培育体系,借鉴国内一流学科评价标准,整合全校师资力量,组建“国家一流学科”突击队。

(三)学位与研究生培养情况

1、持续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尝试国际化课程合作

修订《关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突出分类分层培养,优化学分标准,规范核心课程设置,组织完成了包括3个博士一级学科,71个硕士学科/专业在内的所有2022年招生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并积极推进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订和论证,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与国交处联合开展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线学术英语与研究沟通技能项目,尝试国际化课程合作,开拓研究生国际视野,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共有9个学院33名同学参加了该项目。

2、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产教融合不断夯实

坚持需求导向、协同育人,制订《华东交通大学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依托现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选拔研究生进企业进生产一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施项目制培养,开展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在10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专项调研考察中,我校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其中江铃-华东交大研究生工作站被省教育厅选为唯一典型代表承办首届的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现场推进会。

3、强化导师管理与建设,打造一支校内与行业产业融合的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

修订《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新遴选24名博士生导师与70名硕士生导师;严格落实导师招生资格条件审核,严格控制新导师招生数量,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制订了《华东交通大学产业导师选聘细则(试行)》,成功推荐5名高层次人才依托我校获评省级高校产业导师,获评人数仅次于南昌大学,位列全省高校第二;获批2个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

4、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成果显著

重视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2个项目成为省教育厅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其中郭军华教授主持的项目被最终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行动,遴选36门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试点课程,打造课程思政共建模式,择优推荐5门课程形成我校首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加以宣传与推广;此外,成功获批13项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案例建设项目,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不断丰富。

5、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培养过程管控

全年共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0余项,制定了《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突出成果高水平和多元化,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制定了《华东交通大学关于制订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的指导意见》,规范授予学位基本要求制定流程,注重质量内涵,分层次、分类别统筹制订,完善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修订《华东交通大学学科、专业学位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开展了研究生学籍清理专项行动,对以往历年所有学籍研究生进行了全面清理,对超过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等情况人员均按照规定流程作出退学处理,规范了学籍管理。

(四)本科人才培养

1、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华东交通大学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华东交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华东交通大学课程管理实施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规定》等文件,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机制。围绕运行、监控、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学校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监控与督导机制,搭建了信息化教学质量闭环反馈平台,形成了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机制。

3、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了教风学风。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课程思政,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估,着重课程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学校教风、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专业建设成效好。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7个。45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二轮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6个专业排名第1,82%的专业进入前3,91%的专业获评省级本科星级专业点。

二是课程建设质量高。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1门、省级高校育人共享计划课程27门;建设96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51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运行,33门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运行,41门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上线运行。

三是学生创新能力强。培养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互联网+”国赛金奖等国奖1200余项。学校成为全省和全国交通类院校最早囊括“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5项殊荣的高校。

二、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行职责情况

1、健全完善学术委员会规章制度

校学术委员会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有序推进并不断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设。2022年,配合发规处完成学校章程关于校学术委员会相关内容的修订,进一步厘清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以及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华东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2022年修订)》,学术委员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2、组织建设

按照《华东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2022年修订)》,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学术事务管理体系。

完成校学术委员会改选换届工作,组建第八届学术委员会。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共33人,主任委员由罗文俊担任。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是加强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依法治校、推进学术治理体系规范运行的重要举措。

3、履行审议评定职能,做好遴选举荐人才

学术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华东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权力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定、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权。

2022年,受人事处委托,校学术委员会对各类人才计划申报的候选人材料进行严格审议,坚持学术标准,确保人才推荐质量。2022年,召开6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引进高水平人才进行学术水平鉴定,审议包括国家级人才项目、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022年度高层次、高技术领军人才、第八届中国科协(第六届铁路)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人选等申报材料34份,推荐各级各类人才14人。

4、学术规范审核

受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委托,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学术规范情况审核5项,共484人次。

5、校学术委员会常态化运行

2022年,校学术委员会按照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围绕学校重点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前提下,适时调整工作开展形式,在不同领域为学校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提供学术支撑,重点聚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术发展和学术规范等方面履行了决策、审议和咨询等职责,有效保障学校各项学术事业的稳步前进。

在新时代下,学术委员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忘成立之初心,牢记时代之使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行使学术权力,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和规范,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努力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 @华东交通大学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027号